幾年前,我曾參與為期兩星期的「說話威力」實驗。實驗中,我與四位同事安排三個放了兩湯食匙米的封頂透明膠樽,並在三個膠樽上分別貼上責罵、忽略及讚賞的字眼,每位參與實驗者需按照樽上指示說話。兩星期的實驗期間,我們五位同事每天用相同的說話及態度依照這三個膠樽上指示說話,例如:向貼上責罵的膠樽說:「我討厭你!」、向忽略的膠樽作出不瞅不采的態度、對讚賞的膠樽說:「我喜歡你!」。兩星期實驗後,我們打開這三個膠樽。我們發現最難忍受的氣味是貼上「責罵」的膠樽,其次是貼上「忽略」的膠樽,反之,貼上「讚賞」的膠樽所發出的氣味雖有少許嗅味,當中帶有少許甜味。
試想想這實驗結果,原來平日的「說話威力」可以產生那麼大的效果,我們平日與孩子溝通時,我們的說話內容是屬責罵孩子、不理會或忽略孩子需要或是讚賞及肯定孩子為多呢?一句合宜的說話能造就人,亦能拆毀人。身為家長的我們,我們可留意以下數點,有助孩子健康地成長。
- 當我們用說話讚賞孩子時,我們可清楚、明確地讚賞孩子好的行為,讓孩子真正明白被讚賞的行為。如:向兒子說:「我欣賞你會主動讓坐給婆婆坐。」或可以說:「你主動讓坐給婆婆坐是做對的。」
- 當我們向孩子在表達讚賞時,我們需發自內心表達,換句話說,我們需言行一致地表達出來,讓孩子從心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讚賞。
- 當我們向孩子表達讚賞時,我們可利用不同方法來表達,例如:說話讚賞、擁抱孩子、親吻孩子、寫一句說話貼在孩子房門上、或可透過糖果,又或可以煮一些孩子喜歡吃的食物,讓孩子的正面行為獲得肯定,推動他繼續表現這些良好的行為。
- 當我們想指出孩子的不對時,我們需留要自己的說話,只指出孩子不對之處,而非羞辱孩子人格,讓孩子仍感到被父母尊重、被接納及被愛錫,這有助孩子健康地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