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子互動治療的啟示          臨床心理學家 韋智敏

親子互動治療 (Parent-Child Interaction Therapy, PCIT) 是源自美國的一種具成效處理行為問題的治療模式。親子互動治療包括兩階段,第一階段是兒童主導的互動 (Child-Directed Interaction, CDI),家長會學習遊戲治療的技巧,透過讓孩子做主導的遊戲時段提昇親子關係,令孩子感到安全及平靜。第二階段是家長主導互動 (Parent-Directed Interaction, PDI),家長會學習管教技巧,教導孩子如何跟從家長的指令,以減少行為問題。

雖然親子互動治療主要是用於出現行為問題的孩子身上,但當中的親子相處技巧實在值得每位家長學習及應用,讓大家更明白孩子的心,並且更有智慧去處理孩子的情緒及行為,促進你們之間的關係。

讓兒童做遊戲的主人
家長和孩子玩遊戲或玩具時,往往不放過任何機會教導孩子更多智識概念或規矩常理,但兒童主導的互動強調家長每天預留一段時間讓孩子作主,由他/她決定如何玩、玩什麼,而過程中家長要避免三件事及運用五個技巧 (PRIDE),讓孩子感受到你尊重他/她,以他/她為中心,使他/她喜歡和你一起玩,從而增進感情。

一) 避免指令
指令讓孩子覺得自己應該做什麼,很容易主導了遊戲。指令可分直接指令,例:「請你坐下。」「請你把紅色積本給我。」或間接指令,例:「不如我們一起砌積本。」「你不如先坐下。」,但無論直接或間接指令都宜避免,讓孩子完全作主,感受到可自由自主地和你一起玩耍。

二) 避免發問

發問讓孩子覺得自己需要作答,容易令家長主導了對話內容。家長尤其要留意自己有否不自覺地透過發問去給指令,例:「你可否輕輕力砌積木?」「你坐好些行嗎?」發問有時表達了否定,例:「你認為畫紅色真的好看嗎?」或令孩子覺得你沒有聆聽他/她,宜在遊戲時段小心避開,讓孩子無顧慮地跟你玩。

三) 避免批評

批評讓孩子覺得自己是錯的,容易造成負面的互動,長遠更打擊孩子的自尊感。批評告訴孩子什麼不對或不可以做,例:「停手!」「不要擲積木。」卻沒有告訴他/她可以如何做,令孩子只感到被否定,卻沒有出路;相反,若你想更正孩子的行為,宜直接告訴他/她如何做,例:「積木是在枱面玩的。」「玩具要輕輕力放。」

一) Praise 讚賞

對孩子的好行為給予描述性的讚賞,讓孩子具體知道你欣賞她/她那一個行為,例:「我喜歡你那樣專心地畫。」「你選擇的顏色很美。」儘量避免一般性的讚賞,例:「做很好。」「乖。」因為孩子往往不知道你讚賞他/她什麼,你的讚賞便不能提昇他/她的好行為。

二) Reflection 反射

反射是重述孩子的說話,讓孩子主導對話,也讓他/她感到你在聆聽,並且接納及明白他/她所說的,例:孩子說:「我整左架車。」家長回應:「你砌左架車。」或孩子說:「我不想再玩積木。」家長回應:「你玩完積木。」就是這樣簡單。起初你可能會感到不自然,但慢慢你會習慣,並更懂得聆聽別人。

三) Imitation 模仿

模仿是跟孩子做一樣的事或一樣的動作,例如孩子在畫一個人,你也跟著畫,說:「我都跟你畫一個人。」。這有助你留心孩子所做的,讓孩子感到他/她在帶領遊戲,令他/她感到你認可他/她所做的,也間接教導他如何跟別人輪流一起玩。

四) Description 形容

形容是指描述孩子的舉動,主要是孩子的恰當行為,就像運動賽事的評述員一樣,把孩子所做的用說話呈現出來,例:當孩子在砌積本時,家長說:「你把一個一個積木砌上去。」這樣做有助你跟著孩子的步伐去玩,也表達到你對他/她所玩的感興趣,認同他/她所做的,且幫助你及孩子繼續集中專注力在所進行的事情上。

五) Enthusiasm 熱情

熱情是表現出你的喜悅或投入感,包括透過你的聲線、身體接觸、歡笑等表達你喜歡及享受跟他/她一起玩、欣賞他/她,例:孩子輕輕力收拾玩具,家長(豎起拇指)說:「你真係(強調語氣)好愛惜你既玩具,識輕輕力放。」這樣做定必為你們相處的時間增添溫暖感。

恰當給予指令建立家長威信
當你能恆常在遊戲中建立良好親子關係,你便可以進入第二階段的家長主導互動,透過學習給予指令及合理後果去處理孩子的行為,當中提及八個給指令的原則值得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留意。

一) 直截了當

指令宜直接表達,避免暗示或留有選擇空間,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孩子,以減少混淆,讓孩子確定自己要跟從指示去做。
 
正確例子

不正確例子

請你把玩具放回玩具箱。

不如放好玩具。

眼睛望住別人打招呼。

你識唔識望住人呢?

現在去洗澡了。

你去洗澡得唔得?


二) 正面陳述
指令宜告訴孩子做什麼而不是不做什麼,以避免否定孩子的行為,且清楚告訴他/她可以或者應該做什麼。

正確例子

不正確例子

請你在我身旁慢慢行。

不要周圍跑。

雙手放在自己身旁。

不要觸摸別人的物件。

輕輕力放好玩具。

不要大力擲玩具。

 
三) 每次一指令
避免同時給予多項指令,宜逐一給予,讓孩子容易記得你的指令,也讓你知道孩子有否完成你整個指令,以決定下一步行動。

正確例子

不正確例子

把你的鞋放進鞋櫃。

放好鞋入鞋櫃再去換衫洗澡。

把顏色筆收好。

顏色筆收好後洗手食飯。

 
四) 清晰具體
指令宜清晰表達你所要求的行為,讓孩子具體知道他/她應該做什麼。

正確例子

不正確例子

現在去跟同學道歉。

你自己好自為之。

去到婆婆家要跟婆婆指示去做。

去到婆婆家要乖乖地。


五) 與年紀相乎
指令需要配合孩子的年齡,確定他/她們明白及能夠做到你所指示的。

正確例子

不正確例子

(孩子三歲)
你玩多3次就到琳琳玩。

你要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。

(孩子六歲)
把玩具放回原本的地方。

請你替我還原房間。

 
六) 尊重有禮
以一個尊重孩子的語氣口吻給予指令會增加孩子服從的機會,同時亦教導孩子在平靜語氣下聽從指令,避免孩子學懂在大吵大鬧下才需要服從。

正確例子

不正確例子

(孩子在踢枱)
(平靜地)請你放低雙腳。

(大聲地)請你放低雙腳。

(孩子用積木敲打枱面)
(平靜地)請你把積木給我。

(大聲地)請你把積木給我。

 
七) 適時解釋
若需要解釋指令背後的原因,宜在下指令前或孩子完成指令後進行,以避免孩子利用問原因來拖延,也避免意外獎賞(額外注意)了他/她不合作的行為。

正確例子

不正確例子

(指令前解釋)
是時候回家吃飯,現在要收拾離開了。

家長:現在要收拾離開了。

孩子:點解?

(孩子完成指令後解釋)
(孩子收好玩具)多謝合作,收好現具令房間十分整齊。

家長:請你收好玩具。

孩子:點解?

 
八) 減少指令
指令儘量留在有需要情況下運用,減少孩子感到厭煩或沮喪的機會,讓家長容易跟進孩子的進度。

正確例子

不正確例子

(孩子不停跑)
請過來我身旁坐下。

(孩子在做功課)
請你替我拿枱面的眼鏡。


雖然不是每位家長都需要親子互動治療,但治療當中的親子互動智慧的確適用於所有家長,若你能掌握和孩子建立關係及有效給予指令的技巧,相信你在處理孩子的情緒行為時必定事半功倍。

參考資料
Eyberg, S. M., & Members of the Child Study Laboratory. (1999). Parent–child interaction therapy integrity checklists and session materials. Retrieved December 7, 2011, from University of Florida, PCIT Laboratory Website: http://www.pcit.org.